与孟晓和共度时光 | Stelliers大中华区2025年度总经理奖入围者
从迪拜到纽约,从班加罗尔到伊比萨,再到如今的香港——孟晓和的酒店职业生涯横跨全球多个城市。作为香港瑰丽酒店的董事总经理,他凭借20余年的国际经验,以“共情力”为核心,赋能团队,致力于为宾客打造量身定制的奢华体验。
在本次访谈中,孟晓和分享了他在跨文化背景下的领导心得,强调了适应力与信任的重要性,并探讨了“有目的的旅行”、身心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等未来趋势。
点击观看完整访谈,了解更多他的故事。
我的职业旅程开始于迪拜,在从瑞士的一所酒店管理学校毕业后,我开始担任管理培训生,主要从事餐饮部门的工作。随后,在接下来的几年中,我在迪拜工作了五年,后来调入客房部。之后我离开了迪拜,跨越大洋前往纽约市,在那里我有机会在著名的广场酒店工作。
之后离开纽约,我去了印度,对我来说那是一种回家的感觉,因为我小时候是在印度长大的,所以重返印度并且能够在那里工作,并参与班加罗尔一家酒店的开业,对我来说是一项真正的成就。我的儿子也在那里出生。
离开印度后,我搬到了中国,在那里我有机会在三亚工作。我甚至不得不在地图上查找,因为我当时根本不知道三亚在哪里,但我在那里度过了非常精彩的工作经历。随后我去了天津,那是一个位于北京以南的城市。因此,我在中国待了五年,然后我决定前往摩洛哥,到北非工作,因为我会说法语。在那里我负责两家酒店的开业工作。之后我又搬到了西班牙,到一个叫伊比萨的小岛。在那儿我有机会开设一家健康与养生度假村。
而现在我来到美丽的香港,我和家人一起居住已经三年了。
作为一名领导者,您摈弃了什么旧观念?
我相信,花时间去接受自己不可能知道一切这件事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当我第一次成为领导时,我以为自己必须无所不知,在每一个环节都要懂。但我认为,当我逐渐成长为一个领导者时,我意识到其实没关系,不知道所有事情并不可怕。而是要让自己身边有各领域的专家,在他们擅长的岗位上,并希望自己随着时间推移,能学会提出正确的问题,并让团队成员得到授权,能够自己做决定。这种方式能带来并促进一种强大的工作氛围,充满协作精神的环境。
因此,从想要成为那个当下的英雄,转变为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,去成为一个导师,是我一直在努力做到的事情,并每天持续地反思与实践,让他人能够成为幕后的真正英雄。
您会给有志于在酒店发展的年轻人什么建议?
有几件事,其中之一是我会强烈建议大家投入时间去建立人际关系。与谁建立关系呢?与你身边的人、与你的团队、与你的同事、与你的上级,也就是你汇报的对象。因此,我非常相信建立关系能够建立信任的关系。
另一点是我会注重培养同理心以及读懂当下情绪的能力,这也意味着你要能适应不同的情境。同理心体现于你能够与他人建立联系的能力,而适应能力体现在你的能力去观察并理解,如何根据情况进行调整。
在我们这个行业中,每天都是全新的、独特的一天,没有哪一天是完全相同的。所以我认为拥有适应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最后,我认为具备少一些控制欲、多一些授权的能力,作为领导者,并且能感到对此感到从容自在。我们不必什么都懂,而是要信任团队,信任身边的人,让他们能够自己做出决定。而当我们犯错时,那也没关系,我们从错误中学习,继续前进,作为一个团队共同变得更强。所以我会说这就是几件重要的事。
您认为现在的客人最看重什么?
我认为“有目的的旅行”是一种趋势,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。人们在选择旅行目的地时,以及选择酒店时,都有明确的目的与动机。这种目的可能是探索的一部分,可能是探索一个地方,它的文化或艺术,也可能是对自我的探索。所以,这些目的中的任何一种,或更多,我认为都是“有目的旅行”的关键所在。基于这一点,我们会确保能够满足旅客这些需求。
举个例子,如果客人希望体验香港的本地生活,即使他们入住的是一家奢华酒店,他们仍然希望融入当地人,感受当地氛围,像本地人一样用餐。因此,我们会带他们参加艺术之旅、街头美食之旅、或者涂鸦艺术之旅,在香港的街头巷尾中感受文化。我认为这种方式能让人们感受到旅行的意义,当他们在预订并寻找目的地时。
另一个趋势是“身心健康”与“可持续发展”。这两个主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。“身心健康”可以体现在多种方式中,包括心理、身体与灵魂的健康。我们能为客人策划独特的相关体验。它可以是一段你自己决定参与的旅程,可能持续几天,也可能只是在我们水疗中心的半天体验,从一场整体疗愈体验开始,比如瑜伽,然后是水疗护理,接着享用下午茶,在蝶苑餐厅里。
在健康之后,是可持续性主题。人们愿意投入,当他们看到我们为公益或环保做出努力时,无论是关怀社区,还是保护环境,他们都会对此非常看重。这是他们选择旅行目的地时,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因此,在超奢华酒店领域中,这些虽无需多言,但已成为客人的默认期待。当客人办理入住,进入客房或套房时,他们自然会期望如此。
您是如何培养下一代酒店人,让他们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取得成功?
这从来都不容易,因为世界一直在不断变化。但我认为其中一个关键因素,是我非常重视的部分,那就是我们如何培养软技能。所谓软技能,包括那些与以同理心领导、具备应变能力去适应各种情况,以及具备良好沟通能力的领导。
我认为在大学阶段或刚毕业时,我们经常强调硬技能的重要性,但我更希望能让大家更加重视这些类型的软性技能,它们对团队的成长至关重要。
此外,我还想说,我们如何前进,与科技同步发展?
人工智能就在我们指尖,数字化进程正在我们眼前发生。我们必须能够将其融入我们的日常工作、沟通语言、以及我们采取的行动之中。因为现在的Z世代在这方面已经领先我们一步,无论是在各种新型技术上,我们都需要去适应。
最后,我想说关于文化融入。我认为无论我们生活在世界的哪个角落,我们都需要理解不同文化的敏感点。在每个目的地应该做的事以及不该做的事。这种文化差异可能体现在我们的语言表达、我们的礼仪、我们的肢体行为,以及我们与他人交流的方式。对A人与B人的交流方式往往截然不同。因此,文化融入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。我们需要不断培养这种意识,让我们的领导者在成长过程中持续吸收并实践。
如果您的酒店有一首主题曲,您觉得会是哪一首?
如果要选一首歌,那就是黑眼豆豆乐队的 "I Gotta Feeling"。我非常喜欢这首歌背后的能量,它充满了积极的力量。我认为这首歌能让人们凝聚在一起,它充满活力,洋溢着热情。无论是哪一天,它总能让我心情愉快。我敢肯定如果你在大堂里播放这首歌,所有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节奏动起来,尽情享受快乐。
如果能和任何一位人物(无论在世还是已故)共进晚餐,您会选谁?
巴拉克·奥巴马。他是一个深深激励我的人。他不仅仅是一位出色的公众演说家,我真心觉得他在讲话时非常真诚。我读过他的书,我喜欢他的故事,从他最初的起点到后来取得的成就。
最近有没有听到一档播客让您觉得很受启发?
由斯蒂芬·巴特利特主持的《The Diary of a CEO》是我最喜欢的之一,是我经常一再收听的节目,几乎每周都会听。我很欣赏他在节目中的访谈,那些内容都很真诚,嘉宾的分享也非常真挚,主题也涵盖广泛,讨论的议题丰富多样,让我总能从中获得启发并学习。
您的人生格言是什么?
我用三个词来指导生活:相信、构思、实现。
“相信”是相信自己,相信你身边的人,并相信你每天所投入的事情。
“构思”代表适应变化的能力,面对不同的时刻,无论它们是什么,出现在你的人生中,在每天的生活中。
“实现”是去追求目标,不断努力,持续寻找机会,永不放弃,终有一天你会实现它。
